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在线回应 乡村振兴、农村耕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1-01 18:30    浏览:

[返回]

  泉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都有哪些?市农业农村局在实行奖补,大力支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关政策?辅助用地怎么申请?有没有什么相关规定?3月25日上午,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一起走进泉州广播电视台889新闻综合广播《在线访谈》直播间,就有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涉及市农业农村局职能范围内的相关问题,与广大市民群众在线、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面,市农业农村局有哪些具体措施与规划?

  有关这一问题,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回应: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经进行历史性的转移,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直以来,泉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比较扎实。2017年,我市现在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2018年,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工作机制。2020年底,全市3.2万名建档立卡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抓紧抓实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并将此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守住一条底线,健全一套政策,壮大一批产业。

  首先是守住一条底线,确保脱贫户不返贫,没有发生新贫的现象,主要采取防止返贫的工作机制,重点跟踪容易返贫的、容易发生意外性病害及事故的人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早干预,确保不发生返贫、新贫现象。再者,在产业、就业、医疗以及相关住房方面给予一定帮扶,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同时,加大同乡村振兴工作的衔接。政策方面,目前已进行5年的行动规划。工作部署方面,目前中央已成立乡村振兴局,今年,省、市、县三级也会成立乡村振兴局,即针对之前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集中资源进行扶持,并制定相关乡村振兴的新政策,将脱贫攻坚工作转向常态化的帮扶,全面推进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同时,积极发展产业,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就市民咨询的这一问题,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监站站长陈钦地回应:近几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愈加完善。目前,我市各个县(市、区)的乡镇都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中心,可对所有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各个县(市、区)和市级也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泉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通过质量认证和农业部门双认证,检测结果比较权威。市民可根据实际需求(定性检测/定性分析:农产品是否超标,超标多少)到农产品检测中心做对应检测。

  3、市农业农村局在实行奖补、大力支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关政策?

  就市民咨询的这一问题,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监站站长陈钦地回应: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目前,市级对每一个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奖励1万元。此外,相关的县(市、区)都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市民朋友可通过农业部门的网站了解相关政策。

  就市民咨询的相关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站副站长高俊杰回应:如是将蔬菜种子进行分包装,再次销售的,就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核发。条件和要求较高,具体手续可以咨询当地的种子管理部门或登录福建农业信息网查看,也可拨打22385169到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的电话咨询。如果是从种业公司购买种子的,不进行再分包装,直接销售小包装种子,这属于代销其种子,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要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5、在惠安做规模化种植,现有土地800多亩,想问下农业辅助用地管理房或加工房要怎么申请?有没有什么相关规定?

  关于市民咨询的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站副站长高俊杰回应:生产设施用地应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用地规模,在“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时,省国土厅和农业厅出台了一个标准,即控制在“单层、15平方米以内,轻钢结构允许两层”。辅助设施用地应合理控制规模,属于作物种植(含设施农业和农业规模种植),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最多不超过15亩;此外,辅助设施不可占用耕地。

  有关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国志回应: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市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扎实举措,主要是从“三个维度”着力。

  谋划推动2021年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除了承接落实省委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任务,还结合泉州实际,将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城乡品质建设提升、农业农村改革等涉及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梳理出来,力求聚集更多项目、更多资金、更多力量到推进乡村振兴中来。目前,已征集明确127项重点任务,初步形成我市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十三大”行动。

  策划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专项行动。2018年,我市组织实施了19项专项行动,在取得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又谋划提出了乡村振兴“十四五”专项行动“1+12+N”的工作思路。即以市委乡村振兴办总协调,紧紧围绕脱贫衔接、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农村改革、农村党建等八个方面重点;依托现有的12个专项小组,紧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支持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项目,谋划生成一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专项行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①点上着力,全面推进试点村建设,对照试点村“九个一”要求和20个标准指引落实规范建设,加快提档升级。今年将组织评选50个典型示范村,宣传推广一批经验典型。②线上拓展,加快示范线条示范线对照“三无一改”要求全面攻坚。今年要开展最美示范线条泉州乡村振兴精品线路。③面上突破,探索“整镇推进”模式,今年要策划出台《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试点镇的指导意见》,在各县(市、区)筛选1-2个镇作为试点,整体推进全镇域全面振兴。7、有市民提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希望农业农村局能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土地的抗风险能力。对此,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是如何看待的?

  有关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饶东斌回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是我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着力解决的目标和问题。近两年,市财政局、资源规划局、水利局将农田建设方面的职能移交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投入近6亿元补助资金,建设33万亩高标准农田,着力改善我市包括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基础设施。同时,对历年来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修复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市高标准农田的土地抗风险能力。

  有关市民咨询的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回应:我市对种粮的扶持政策有:

  在全市择优奖励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及村居,主要体现在:能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每个乡镇奖励3万元,每个村居奖励2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补种粮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用于种植技术宣传培训、优良种子、有机肥、工厂化育秧、统防统治、土地流转、抛荒地复耕等有关发展粮食生产方面。

  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刘立新补充:农村耕地补贴现在整合成一项,称为耕地地力综合补贴。资金直接下拨到各县,由各县再拨到乡镇,这主要是针对有耕地的农户,按照承包地的面积进行补贴,以一户一卡的形式直接汇到农户的卡上。具体补贴标准因各县(市、区)情况不同会有所差异。

  9、想带狗狗注射狂犬疫苗,目前我市的犬类免疫点分布在哪里?《泉州市犬类免疫证》该如何领取?需要提供什么证明吗?

  有关市民咨询的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副科长陈佳良回应:目前,泉州市依托32家动物诊疗机构设立犬只免疫注射点。其中,鲤城、丰泽、洛江等中心城区委托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动物诊疗机构已设立动物犬只免疫注射点14家。市民可通过泉州晚报以及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网站进行查询。我市犬类免疫点使用的是农业农村部门批准的疫苗对犬类实施免疫保护,只要在宠物医院和定点宠物诊疗诊所进行免疫注射的,就会取得泉州市犬类免疫证,不需要提供相应证明。犬类动物狂犬疫苗的免疫程序是:犬类动物满三个月龄时进行初次免疫;满12月龄时进行第2次免疫;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免疫。

  10、市农业农村局在保障生猪生产和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民众能否吃到比较便宜的猪肉?

  有关市民普遍关注的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副科长陈佳良回应: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菜篮子”产品的价格一直都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去年以来,猪肉价格较以往有所上涨,群众也十分关注猪肉价格的走势。从去年开始,市农业农村局就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生猪产能的恢复,稳定生猪市场供应。2020年年末,我市生猪存栏87.3万头,出栏151.6万头,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现在的市场供应总体势头较好,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通过持续开展补栏增养和推进新(改、扩)建规模养猪场项目建设,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有效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的需求。

  有关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回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2020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九五中全会提出的,我们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从2020年年底开始,市农业农村部门就主动对接、积极谋划。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系统实施乡村建设的“1+6+2”系列行动。

  从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风貌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六个领域,分别细化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实,全面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①村庄规划编制方面,要抓紧制定村庄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力争今年完成应编行政村总数的50%以上。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着力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提升。③公共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乡村普惠性幼儿园、小规模学校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任务稳定保持在360万人以上。④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要做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三项提升,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拨除、清理村庄废弃杆塔、线路,引导合理共杆。⑤建筑风貌提升方面,要整治裸房2.5万栋以上,推进8个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或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⑥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实施包括近1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要完成有效投资2亿元以上。

  12、农村自建房审批下放至乡镇这项工作已实施多年,目前推进情况如何?接下来是否会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改革步伐?

  有关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陈明煜回应:自2020年1月1号新土地法实施后,农业农村部门承接了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工作,我市的农村宅基地审批主要是按照市、县主导,乡镇主责的要求执行。目前,全市从事农村宅基地管理的人员有525人,已经按照规范宅基地审批的乡镇有125个,占94%,剩下的6%由于一些乡镇有村庄规划或村庄整理等原因没有进行审批。同时,全市在2020年度已审批通过7406宗。为更好地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我市已于2020年12月下发工作计划,从审批执法管理等8个方面制定了20个小项的具体工作,也明确了乡镇的具体职责,因此,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方面,在市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全面开始实施,请市民朋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