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明给出的答案是改革。
林票制是指由国有林业单位与村集体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现有森林,双方按投资份额制发林票。林农既有现金收益,又有增值收益。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这几年发展“坐上快车”,靠的就是一张小小的林票。
看着眼前这片树林几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洪集体很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这片林地共有643亩,因村里都外出营生,导致林地常年失管。可谁都没想到的是,一张小小的林票竟把这片林地激活了。
2019年底,三明市推动“林票制”改革,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或林农个人合作经营林地,并由国有林场制发林票。以梨树村的这643亩林地为例,与官庄国有林场合作经营后,共发行林票130万元,村民每人分到400元林票。
按照林票制度设计,如果林农中途退出合作经营,林场将按照3%的年利率,对林票进行兜底回购。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林票制”改革让树林绿了,村民富了,在实实在在的效益面前,村民们纷纷加入到合作中来。
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武辉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市发行林票7.82亿元,惠及林农7.8万人,参与的村集体平均能增收5万元左右。
一张张林票,让过去难以流通的林权实现证券化,成了林农们获得收益权的“定心丸”。
在三明,和林票形成互补的,还有林业碳票。在将乐县常口村,一场通过卖空气来致富的改革正在进行。
从三明市中心,驱车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将乐县常口村。走进村子,满眼都是苍翠的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
走进村里的生态文明展馆,一张林业碳票规规整整地陈列在展台,这张碳票诞生于2021年,它的主人是时任常口村支部张林顺。
林业碳票是将林木的固碳量换算为减排量后,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大山里挺拔的树木,山林间清新的空气,这些常口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如今被核算成一张张碳票,这是村民们过去没想过、也没见过的新鲜事。
2021年5月,张林顺代表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中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这张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在2016年到2020年五年监测期内,碳减排量为12723吨。碳票卖了14万元,每个村民分到150元的分红。去年8月,来自上海的企业与将乐县签约购买2万吨碳票,三明市林业碳票首次实现跨省销售。
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武辉介绍,目前全市开发林业碳票项目49个,减排量是112万吨,同时有一部分已经销售出去,金额超过2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随着林票、林业碳票改革的试行,三明市林权市场流转日趋活跃,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交易产品从林权等传统项目向林票、林业碳票等生态产品拓展。林业碳票交易范围从域内向省外扩大。
这天一早,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开门就迎来了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的卢积钦,匆匆赶来的他是想尽快把村子里近3000亩毛竹林的经营权进行登记流转。
2022年9月,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营,成为福建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这次流转,其实已经不是荷山村在农交中心的第一笔交易。从富口镇政府向西北出发,经过40多分钟车程到达荷山村。20公里,600米海拔落差,山路不止十八弯。从空中俯瞰,荷山村四周小山遍布,始建于宋朝的祠堂、民居点缀山间。资源这么好,但迟迟吃不上旅游这碗饭。交通,扼住了发展的咽喉。
今年初,荷山村1035亩毛竹山场的20年经营权在农交中心挂牌,60万元是起竞价。经过9个意向方多轮激烈竞价,以103万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高达71.67%,远超预期。这笔收入,村里拿出一半给村民分红,另一半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进出村子的路又延长了几百米。
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在私下交易,双方很容易发生纠纷,有时候也会出现恶意竞标的行为。现在大家都在平台上交易,不仅公平,而且省心。
截至2024年8月1日,沙县农交中心累计挂牌3868宗标的,成交3047宗,成交金额20.89亿元,标的综合溢价率达15.78%,实现溢价增收和节约资金累计2.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