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机制-福建三明林业学校—三明林校真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8-29 19:57    浏览:

[返回]

  1坚持立德树人,实践“136”协同育人机制黄云鹏佘丽何荣财贾冰摘要: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注重内涵、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积极探索“136”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提升学生思想工作实效。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加剧了思想教育的复杂性。中等职业学校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德业融合力度不够、协同育人平台功能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缺乏与合作企业间流畅有效的沟通,协同育人理念被层层弱化。为破解中职学校思政工作出现的问题,学校注重加强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全面统筹各职能部门、各个环节的育人资源,构建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工作体系,探索具有中职学校特点的“136”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化、信息化。一、注重内涵,创新“136”协同育人机制“136”协同育人是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2总结提炼出来的育人机制,它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具体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举措,认真********强调“把思想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协同育人涵盖了课程协同、部门协同和校企协同,真正实现分工协作,同向同行,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二、健全机制,凝聚思想教育合力(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校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明确指导、监督和服务职能,制定《福建三明林业学校领导干部日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分工合作,凝聚教育合力,加强协调沟通和联动互动,构建“136”协同育人机制(如下图),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3图:“136”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二)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想工作理论指导。充分发挥德育教研室理论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和理论指导,定期集中参加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和咨询报告。思政课教师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根据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提炼思想教育主题,找准学生德育工作切入点,定期开展理论宣讲,解决思想和方法问题,提升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三)依托课堂与实践主战场,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与协同育人。1.教务管理部门要牵头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主动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所有课程有思政,所有课程都育人。42.实训部门加强实践育人,探索学生跟岗实和顶岗实期间的思想工作模式,建立师生与企业员工共同学、共同劳动、共同交流的长效机制,做到师生联系不断线、校企交流不断线、思想教育不断线。引进企业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3.依托学校教学林场和现代化木中心,深入挖掘学校思想教育资源,设立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创设劳动实践教育情境,大力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与惯等方面目标的协调统一,达到以劳树德、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丰富课余生活,磨炼意志品质,寓教育于劳动之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劳动精神,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实施学生精细化管理,实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1.学生管理部门要整体规划团委、德育干部、班主任队伍、舍管队伍在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作用。落实“一个校领导联系一个职能部门,一个支部联系一个落后班级,一名优秀员联系一名特殊生”,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强化“三线”运行机制。一线是团委,突出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二线是班主任,强化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和法治意识培养;三线是德育干部和舍管队伍,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5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2.每个教学部配置一名德育干事,负责本教学部相关专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以及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做好各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队伍。(五)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全面落实管理育人。后勤服务部门要提升后勤管理精细化和后勤服务高效化,通过实施“后勤服务110”,对师生反映的后勤服务有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卫部门实行24小时安全服务110,营造安全、温馨的育人环境,真正落实管理育人。三、强化保障,提升思想教育工作实效1.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制订“136”协同育人机制在实施与推进过程中的各项责任、措施、监管、考核、激励等相关管理细则,做好规划引领和全面指导,把“136”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确保协同育人落在实处,取得成效。2.制度保障。把教师、班级、部门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班主任量化考核、教学部(教研组)评比中,科技活动月增加思政课程或课程思政十佳案例评选,注重激励引导,对实施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经验推广,激发全员育人积极性。教育督导室加强日常监督,形成持续、长效的督导工6作机制。3.技术保障。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采用相应软件,管理和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使学生日常管理数据数字化。运用信息化技术,全面记录学生的文明守纪、个人卫生、劳动情况、教室财产维护、作业考试成绩、上课、自表现、团结同学、参加课外活动、违纪记录、自理能力等信息,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保证过程性、常态化评价的真正落实,体现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实现协同育人过程的精细化。系统快速将信息归类、存储,成为学生成长的大数据,实现学校、班级、课堂管理一体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