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近年来,南平市农业农村局找准建和业务工作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化拓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持续打造“争做新三农人,助力乡村振兴”建品牌,引导广大农业农村系统员干部强性、转作风、树形象,让听话、感恩、跟走成为闽北乡村大地的主旋律。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5.32亿元,同比增长4.4%,增幅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7元,增幅7.1%,增幅位居全省第四,近十年最佳。
以机关建推动基层建提质增效,夯实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是创新机制激活力。以创建模范机关为契机,以“好、业务好、环境好”为导向,在局机关开展“三好科室”评选,在年度考核、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评先推优上予以倾斜,持续提振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中心的积极性。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二是理论宣讲接地气。深入开展“听话、感恩、跟走”宣讲活动,探索“理论+技术技能”“集中宣讲+分散授课”“课堂讲课+实地观摩”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模式,顺应农时节气春送政策、夏展风采、秋庆丰收、冬树新风。2023年以来,宣讲人员156人,开展宣讲活动139次,参加活动2910人次,“两微一端”宣传30余次。三是为民服务增添惊喜。所属支部聚焦省委“三争”行动、市委“五增”目标以及市委1号文件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围绕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涉农企业解忧纾困、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2023年以来,领导机关员干部完成“惊喜点”项目69个。创新“支部包村、员包户、企业包田“三包”联动机制,与市委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推进“齐心共耕希望田”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1.8万名机关员参与复垦撂荒地5821亩,破解了撂荒地复耕复垦难题。
把机关建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绿色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一是大力发展“土特产”。成立“宣传推广、强链延链、科技服务”等三支员先锋队助力”三茶“统筹发展,相关经验在《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的核心版面全版刊登。打造全域绿色食品,大力发展肉鸡、笋竹、食用菌、粮油、牛奶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建引领推动“民企带村”机制落实,带动村财和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市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67个,占比83.56%。二是积极创建“先行区”。选派农业专技人员进村入企到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深化推广“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编撰完成《农业绿色发展专集》,邵武《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探索粮食稳产高产新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整市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进展评估第一,并成功承办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调研活动。三是引进服务“三乡人”。开展“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搭建“乡村振兴”APP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全市1636个村村级档案,展示精品村基本村情、特色资源及优势产业等情况,提供高效的供需匹配服务,调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更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回流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落实,2022年以来选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203名,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