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30周年研讨会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8-11 18:44    浏览:

[返回]

  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揭开了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当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走过30年之后,中国梦背景下文明之路如何继往开来?日前,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30周年研讨会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文明委、光明日报编辑部主办,三明市委市政府承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各省市文明办主任等140多人,畅谈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30年来的历程与成就,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发言中说,“五讲四美三热爱”践行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包含层面的价值目标,也包含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达到目标,实现价值,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三明所做的这些,就是具体的体现。可以说,三明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中,把抽象的价值观念化作可行、可做的具体操守,把无形的价值引导落实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明的经验值得弘扬,值得推广。

  在研讨会上,作为亲历者,福建省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说,从1979年我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学讨论、促使工作思路的大转变,并由此拉开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序幕,到现在,所做的工作与当前所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现在、强调的核心价值观与筑梦工程,不仅是全、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载体。在新的目标下,三明市两个文明建设要更上一层楼,再创新辉煌。

  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是我国当代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如何复兴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中国梦,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关键。

  精神文明具有超时代性。有些学者以文化或文明的时代性为由,否定优秀传统文化。其实,不同层次的文明具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文明具有时代性,有些文明具有超时代性或永恒性。从广义文明而言,一般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文明时代性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制度文明也具有时代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的许多要素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如优秀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伦理道德等具有永恒性。古代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仁义礼智信“五常”等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超时代性。尽管历史上不断改朝换代,但主流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民族精神等,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崇和推广。核心价值观也一样,具有超时代性的特征。

  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基础。所谓以价值为导向,也就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以精神文明统帅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恢复和继承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以推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为此,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要在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核心价值观,并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规范文化改革、社会改革、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行为。

  复兴中华民族,建设文明大国,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梦想和希望。防止中华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必须保护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重人文,讲入世;重伦理,讲道德;重修养,讲人格。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又以“人”为归宿点。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金耀基曾说,中华文明是“成人之性”,而西方文明是“成物之性”。应该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保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并行发展、永世长存。这是海内外所有华人共同的希望和梦想。 (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何星亮)

  内涵式发展: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正如三明自己总结的,城市发展思路之一是突出内涵抓创城。在纷建“大都市”的趋势中,内涵发展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城市不再求大,发展不再简单看速度,不为政绩所左右,不为数据而数据,不是追求形式化的外延式发展,而是关注质量,回归城市本质,内涵式发展创城。三明30年创城发展中,找准了定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文明创建过程同时也变成了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过程。解决好了民生,市民心平气和,认同政府所为,自然会激发出市民爱三明建三明的主体积极性。在这个意义上,向民心要文明共建和文明自律,向民心要素质自觉提高,是三明的模式经验,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一种新思路。

  持久式发展:万变中的不变。许多人把三明的文明成就归为“贵在坚持”。30年前三明成为全国“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30年来又一直是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面旗帜,这不是偶然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之所以具有如此生命力,和三明执着不变地建美好家园的理念目标息息相关。在“五四三”30周年之际,回顾三明城市建设历程,深感数十年万变不离其宗的持之以恒有多不易。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倡导发布30周年之际,反观三明文明城市创建成就,更感“贵在坚持”经验的可贵。

  文化式发展:文明创建中的三明城市精神。总结三明经验,其中一条是管理者很注重“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他们深明思想理论在营造城市文化精神和社会风气中的基础底气作用。“开明、清明、文明”也很好诠释了三明精神。正是这种注重思想理论文化精神引领、注重本土化价值塑造和文化自觉,让城市文明建设获得了深厚的思想理论支撑和精神文化的能量空间,让三明建设成了中国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一个可资复制的样本。

  综合式发展: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体现。三明的文明创建自30年前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后,就没有离开过总体工作布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与经济建设工作、民生保障工作、城市秩序治理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考评。三明的政府管理职能也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向综合治理与社会服务转变。三明借着精神文明建设资源,城市各项工作建设能量也被很好地释放出来,使一个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城市,在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评估中,超过许多发达城市。而综合发展建设,把文明创建和城市发展规划、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三明文明创建的经验特点,也是“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 (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葛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