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猪生产协会ISN公布了2023年德国主要屠宰场的排名。2023年德国屠宰场的屠宰量继2022年之后再次大幅度减少。排名前十的生猪屠宰场屠宰量较上一年减少了6.2%,其余企业的降幅更大,达到 9.9%。目前,德国排名前十的屠宰场占全国总屠宰量的82.5%。
在主要生猪屠宰场的排名中,通内斯(Tönnies)公司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2023年以1399万头的生猪屠宰量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的Westfleisch公司(650万头)和排名第三的维昂(Vion)公司(530万头)。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欧盟牲畜数量临时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牲畜存栏量较2022年有所下降。2023年,欧盟共有1.33亿头猪、7400万头牛、5800万只绵羊和1100万只山羊,猪和牛较2022年减少了1%,绵羊减少了3%,山羊减少了5%。
在过去十年中,欧盟所有牲畜物种的数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牛的数量下降幅度最小,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5%,其次是猪的数量下降了6%,绵羊的数量减少了9%,山羊的数量锐减了15%。
总体来看,2023年欧盟生猪数量较2022年变化较小,但是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克罗地亚和爱尔兰的生猪数量与2022年相比急剧下降了10%,保加利亚和马耳他的生猪数量则大幅增长了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业经济创新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猪肉等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和产业政策等研究,预测畜产品市场形势,评估畜牧产业和市场调控政策效果,为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库支撑。团队先后承担中央农办软科学、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商所等项目课题20余项,先后获得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2022年农业农村部粮食和生猪生产专项工作奖,多份生猪产业和市场政策报告获得副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布市场分析预警信息。因发展需要,团队拟招聘博士后1名。
1. 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农业科研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具有国内外重点院校或科研院所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经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够结合研究主题,独立开展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报告撰写、项目申请等相关工作。
4.具有较好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量工具和相关数据分析软件。
5.近3年以第一作者在SCI、CSSCI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或者经济管理类SCI、SSCI等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6.CET-6及以上水平,能够熟练阅读、梳理英文文献、研究报告等科技资料。
1. 入选牧医所“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的博士后,年薪不低于15万元;同时入选牧医所“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和国家博士后相关人才计划或中国农科院“优农计划”的博士后,在国家和中国农科院支持期内,年薪总计不低于25万元。牧医所认定为特殊优秀人才的博士后,实行“一人一策”,协议工资。
2. 按国家相关政策为进站博士后办理北京户口;可申请中国农科院博士后公寓住房,协助子女入托入学等。
3. 提供优越的科研平台和条件,根据科研需要为考核优秀的博士后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协助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4. 特别优秀者在站期间可参加研究所职称评审、出站后可优先推荐留所工作。
请申请人认真阅读招收计划,向联系人咨询有关情况并由合作导师进行初审。经合作导师初审合格者由研究所统一组织进站考核。考核合格后,按照中国农科院博士后管理规定办理进站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