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春雨淅沥,大田县建设镇建强村村民陈金玉却满脸开心,她对前来回访的大田县残联干部说:“我现在会做些手工,可以拿到镇上去卖了;我也开始学做电商了。”这一切得益于大田县残联推行的“助力一户多残,共享美好生活”项目,帮她解决了许多难题,可以大胆融入到外面的社会生活。
大田县残联立足职能,精准助残,促进残疾人就业、无障碍改造、盲人按摩、智慧助残、残疾人居家环境修缮等工作,温暖服务,赞誉满满。
陈金玉身患小儿麻痹症,日常生活依赖轮椅,行动不便。丈夫是智障人士,外出干点体力活养家。两个孩子在镇里上小学,之前是痴呆的公公帮忙接送。最近,老人痴呆情况更严重,视力也变差,陈金玉就担起了接送孩子的任务。她开心地说:“还好帮我们铺了水泥路,好走多了,之前是石子路,轮椅的轮子都换了好几个。”
陈金玉家在建强村的一个山边,房子到村中水泥路有三四十米,看似不远,却是一段下坡路,要拐4个弯,又是石子又是烂泥,坐在电动轮椅上却是惊心动魄的,一路忐忑。大田县残联副理事长陈永排介绍:“我们以整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首先在均溪镇、太华镇、建设镇3个人口大镇推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目的在于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
“帮她改造卫生间、水冲厕、做了蹲盆、改了厨房、修缮卧室,几个项目花了三四万元。”陈永排边介绍边检查。无障碍改造重点从解决残疾人生活中上下楼梯难、洗澡难、如厕难、出入家门难等问题,力求改造项目尽量做到精准。仅陈金玉这个家,陈永排就上门三趟,其他工作人员更是多次问寒问暖,细致到每一个改造环节。
“以前我翻到沟里好几次,都是等到邻居发现才帮我弄上来。”家住建忠村的吴贵英满脸欢喜地告诉记者,以前,出门要先过道沟,然后是几个直弯上坡小道,虽然才十几米的路,却心有余惧。现在可以摇着轮椅到村里和大家打牌下棋,通行无阻。吴贵英是因交通事故导致脊椎断裂无法站立,子女在外打工,妻子有精神障碍,日常打理还靠他自己。这次无障碍改造,他家做了一道长护坡通道,拓宽了7个门,改了厕所,搭了可升降晾衣架,生活完全能够轻松应对。大田县残联副理事长陈永排成就感满满:“至目前,大田县完成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其中完成AB类改造36户,树立典型示范户16户。”
“电话打一个过去,他们就过来帮忙理发按摩了,需要的米呀油呀就送过来。”心直口快的田有整爱人一边忙着递茶水、一边不停地介绍。家住太华镇群团村村民田有整是名精神障碍患者,此时呆呆地站在一边,却一句也搭不上话,头发显然是刚理不久,穿着还算整齐。田有整爱人自己身体也有些不便,股骨做过大手术。她介绍,有时是自己打电话要求服务,如果忘了,会有工作人员打电话来问是不是该理发了,要添点什么东西。大田县残联副理事长陈永排介绍:“以往我们是一次性把2000元的补助款打到他们的卡上,钱存着没去取或做他用,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借助第三方,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让这笔款项最大限度发挥其补助的功能。”
为此,大田县成立县级智慧助残服务中心,依托居敬泽惠养老机构,推行“互联网 +辅具适配+居家护理+残疾人精准康复+N”助残项目,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和精细化服务。福建居敬泽惠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联松打开手机上的一个“点菜式服务”APP,指着屏幕介绍:“里面有生活护理、专业护理、辅具用品、生活用品、送餐服务等项目,可以在上面点所需要的项目,还可以点上门服务的人员。”
“一个电话解决我的日常需要,要不然每次看到年迈的老爸忙前忙后,总是愧疚不已。”家住均溪镇天山路的残疾对象廖正来是2023年开始享受这项居家托养服务的。服务平台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平台管理系统根据服务对象生命体征、安全守护监测结果及日常护理需求,统一调度线下服务人员精准提供巡防关爱、助行、助医、助洁、助餐、助浴等生活照料服务。
“乡下的大都是一些日用品,城区的更多的是家政服务、护理项目。”通过智慧平台,子女们通过视频可以同步看到服务护理全过程。大田县残联副理事长陈永排介绍:“去年来,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3500人次、无障碍改造135户,康复护理2200人次、辅具评估适配255人次、辅具借用2883人次。”
“这个场所不错,按摩手法不错,感觉更正规。”在机关上班的小林笑着说,身体疲惫或感觉全身酸痛时,会选择来大田福乐盲人按摩中心享受一番,毕竟这是正儿八经的店。福乐盲人按摩中心2014年5月成立,以公助民营、盲人按摩技师入股的形式对外运营,是大田县规模最大的按摩机构,集中安置盲人11人就业。大田县残联理事长周茂座说:“我们把新盖好的大楼四五层1100多平方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他们经营,赠送了电视、空调、沙发、盲人语音电脑等。”
“之前,我们县里有多家盲人推拿店,服务质量跟不上,技术提升也跟不上,顾客越来越少。”盲人按摩医师苏文炜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存在规模不大、店面装修较差等问题,加上周边理疗店、足浴城等养生场所的竞争,制约了盲人按摩行业发展的发展。县残联和县盲人协会主动搭桥,采取“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方式,整合5家分散的盲人按摩店。起初大家有很多顾虑,怕在合作中存在不公平、不透明。“最后大家把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列出来,一起探讨解决,并用文字写下来,打消了后顾之忧,形成合作共识。”
“当年就收入20多万元。”股东之一的盲人按摩医师范桢现开心地说。特别疫情期间,很多店面都关门了,由于融合了资源,中心抱团经营,收入不减。“现在有了名声,很多机关干部都会到我们这边,消费人群的档次都提高了,收入更稳定了。”
“我们通过公司化运营,把中心打造成集盲人保健按摩、盲人按摩培训、就业推介、学术交流和对外服务于一体的盲人按摩示范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大田县残联理事长周茂座介绍。中心现拥有“亚太区盲人按摩示范店”和“国家级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基地”多项荣誉。家住石牌镇鳌江村的肢体四级残疾人郑允味,现在成了居敬泽惠养老机构挂牌执业按摩师,他根据信息平台提供的点菜式服务,为服务对象上、理发。至目前,已在石牌、桃源等地服务300多人。郑允味说:“自己不仅有一技谋生手段,还能为一样的残疾对象服务,和他们做朋友,带他们走出难处,线万名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养老保险,2371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全县1.3万人持证残疾人均免费参加医疗保险,5722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三明普惠医联保”。周茂座表示:“将继续打造升级大田盲人按摩和互联网+智慧助残两个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