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财宝典》新牧网 记者 王/文图,杨鹏/直播,钟展锋/统筹8月29日,202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
8月29日,2020年福建省畜牧 兽医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智慧畜牧”研讨会在福建福州顺利召开。会议由福建省畜牧 兽医学会、福建省畜牧业协会联合主办。作为福建省畜牧业年度盛会,今年年会还创新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会议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本次年会共吸引200余人参加。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吴凌副部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黄一帆理事长,福建省农科院黄勤楼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动科学院陈吉龙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黄瑜所长,福建省畜牧总站站长黄宏源,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调研员朱裕富,福建省畜牧业协会会长薛永钦,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伯全教授以及行业专家、学会理事等莅临本次大会。省内外十多家相关知名畜牧企业也到场展示新产品新工艺新做法。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黄一帆在会上发表致辞。他谈到,2019年福建省科协出台了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学会在省科协学会部的指导下有幸入选该项目。通过一年来省科协和农业农村厅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围绕服务“三创”优秀学会建设项目的主旨精神,积极组织专家助力福建省畜牧业的发展,重点开展了福建省智慧畜牧业项目的研究,在许多专家和许多企业的支持努力下,目前在规范化猪场智能创新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黄一帆还表示,当前福建省在轻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但也应看到,养殖业依靠资源消费的粗放经营方式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养殖场污染问题还未能根本解决。学会和协会今后要进一步携手发挥科技人员的优势主动作为,在服务“三创”优秀学会项目建设的引领下,打造畜牧兽医科技服务新平台,鼓励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养殖大地上,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新形势下的福建畜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吴凌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本次会议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符合我们党十九大提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且此次年会把智慧与畜牧结合,不仅丰富了会议的主题,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和交流,进一步扩展畜牧兽医的应用空间,完善互联网和云平台,在创新创业创造三个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他同时希望在座的广大代表发挥才智,在非洲疫情防控技术措施上出新的成果,在生猪稳产保护上出新的成绩。
本次会议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中央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升级,而粪污资源化利用正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非瘟后各大集团猪场圈地养猪热潮,加速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但粪污资源化利用仍是当前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福建省畜牧总站站长黄宏源在会上就此问题介绍到,当前福建畜禽污染综合利用率高达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各地在推进畜禽粪污污染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资源化利用不当而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三是种养主体分离,种地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四是部分养殖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配套的粪污储存设施,没有防止粪液渗漏。黄宏源指出,目前一些新建场和扩建场都存在上述这些问题,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就是要落实源头减量措施。当前福建省生猪产业正处于提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保留下来的猪场是生猪稳产保供的中坚力量,全省各地养猪协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猪场构建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推进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为生猪稳产保供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智慧畜牧业,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生产,是畜牧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非瘟常态化下破局 猪场管理难题的一条出路。福建省畜牧总站教授级高级畜牧师沈华伟在会上从畜牧养殖电子脚环、智能赶猪道、巡检机器人管理平台和“人工智能+沼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等4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畜禽养殖过程中智能化新技术”,给 猪场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沈伟华同时谈到,相比传统技术新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譬如巡检机器人管理平台,可通过AI视觉识别实现每个栏舍情况实现实时在线管理,通过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能够有效推动养殖场智能化建设发展。此外,沈伟华还对当前新技术的专利申请、推广应用、设备费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说明。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当前 猪价高企,如何复产掘金成为每个养猪人的期盼。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斌教授在会上谈到,猪场当前可谓是与行情赛跑,而疫病控制是猪场的生命线,所以复产关键就要做到成功防控非瘟。他建议猪场应采取整体监控策略,对饲料监控、饮水环境、车流监控、人流监控、传播媒介等全方位进行风险评估。图:海新集团养殖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清森会上,福建省海新集团养殖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清森也就规模化养猪企业如何防非的问题做了分享。他谈到,过去生物安全过硬的猪场大概率能顶到现在,早期危险主要是猪车,幸存场成为“印钞机”。其中,一般都自有洗消自有物流的现代化母猪场多数防住了,但防控难点主要在合作农场,位置、防鼠工程与食材安全一开始没有到位实施。目前这些猪场每天仍然有60%的概率被穿透,如果没有快速响应的体系,很容易“重伤”、“久伤”。陈清森认为,只有周周做拔牙练习,利用过去的经验和有效的防控,防控效果才会好。从长远来看,陈清森认为,在龙头带动下的产能会快速提升,主要大企业防好只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部分小场最好的出路是:做好代养工作。图: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发展经理王楠楠就当前非瘟疫情常态下猪病检测相关问题,会上,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基因分析部农业基因组学市场发展经理王楠楠专门作了讲解。此外,王楠楠还从简便的样品采集、快速的样品采集、高纯度的核酸纯化,精准可靠的检测等多方面都做了相应的产品推介。蓝非共舞时代,猪场防控有良方非瘟进入常态化,蓝耳也开始“卷土重来”。不少猪场反馈,大量三元母猪留种,多场引入后备直接混群,大量没按后备猪免疫程序接种的三元猪进入生产线,全场蓝耳病感染压力陡增。在蓝非共舞之下,对当前养猪人复产防控工作造成新的压力。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欧伟业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欧伟业谈到,蓝耳灭活苗“兰立定”能快速产生细胞免疫,可降低病毒载量,安全且高效。欧伟业通过临床蓝耳抗原转阴实例介绍到,“兰立定”二免后病毒载量迅速下降;不稳定场后备猪并群前,需要连续普免3次;二元、三元混合非瘟复产场后备及1胎,间隔2周免疫两次,蓝耳抗原转阴。同时,猪场免疫“兰立定”,死胎木乃伊下降,生产平稳。欧伟业还谈到,通常在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1-2个月控制蓝耳病及继发感染,禁抗以后该如何防控蓝耳?他认为要先“干掉”蓝耳病,让种群蓝耳抗原转阴,才能减少细菌继发感染,从而减少抗生素使用,而“兰立定”是当前形势下猪场的不二之选。图:硕腾猪业务部李忠华博士一般蓝耳不稳定时不适合疫苗免疫时,养殖户又该如何防控蓝耳呢?本次大会上,硕腾猪业务部李忠华博士也带来解决方案。李忠华博士介绍了泰拉霉素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的研究情况。他指出,泰拉霉素可以引起炎症细胞的凋亡,抑制炎症细胞的坏死,还可以直接抑制前炎症因子的产生,在治疗蓝耳病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图: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孙志勇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孙志勇也就当前批次化生产模式在会上做了介绍。孙志勇指出,对比连续生产模式,批次生产模式在健康及生产管理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能确保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每个批次之间有充分的物理隔离屏障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批次猪群之间可执行清洗、消毒及干燥;降低批次之间的人员、猪群、物品、车辆的交叉污染;减低猪群运输转运次数,减少因出猪台带来的外来风险。同时,在批次化生产模式下,还可提高免疫保健的高效性,可降低免疫与给药次数,减少人猪接触;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增加幸福感;确保免疫效果免疫落实到位;保证大批次猪群免疫效果更均衡。但他同时强调,批次化生产一定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猪场持之以恒。
202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相关报道(点击链接可看):祝贺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成立,郑新平当选会长福建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换届,俞道进当选理事长
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原创稿件文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映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编辑部电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股市:致1.8亿散户的一封信:你还能在中国股市坚持多久?此文句句戳心!
爸爸晒出养大的女儿,这越长大越让爸爸焦虑,“这是中了什么基因彩票生出的天使”
妈妈打扮成甜妹去接女儿放学,果然 ,孩子都是希望妈妈漂亮亮去接她,女儿的反应直接情绪价值拉满了!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