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农校各专业设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报告d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7-20 09:43    浏览:

[返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期、曲折和缓慢发展期、改革起步期、全面快速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发展方式转变期等阶段。畜牧业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产品供应从严重匮乏到供应充足,为改善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福建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禽存栏总量和畜牧业总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2100多家、兽药GMP生产企业30多家、通过审批饲料生产企业218家。2013年产值达800多亿元,年出栏生猪8000万头,家禽10亿只,奶牛50万头均具全国前列,拥有众多养殖企业、流通企业及进出口企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明显,尤其是省政府提出“福建省不仅要做畜牧大省,还要做畜牧强省”的口号,预计201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5%,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随着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省畜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人民收入水平及生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宠物养殖量日益增加,全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南平、三明等以上城市,宠物产业发展迅速,福建省从事宠物养殖、宠物疾病诊疗、宠物美容保健、宠物训导等企业有1000多家,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群。三明农校位于三明沙县养殖重地,全县现有养鸭协会、养猪协会、养兔协会、养鸡协会、养驴协会、养羊协会、养牛协会及特禽养殖等各大协会,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比达到1:6。

  发展畜牧业,需要大批具有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福建省畜牧业需新增技术人员8000人,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推销人员需求增加1万人,动物防疫员新增4000人左右,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人才新增6000人。。而福建省每年农牧院校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3000人,人才需求缺口大。此外,福建省县、乡两级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其中系统掌握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仅占30%左右,学历职称偏低,且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下的在编人员比例不足20%,有近1万人需接受培训。因此,加大建设力度对专业进行改革,从而使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建成在全国同类中职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专业,并承担培养大批畜牧兽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意义十分重大。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行业有很多种,例如:养殖场、兽医站、检疫站、防疫站、动物产品加工厂、饲料厂、屠宰场、宠物等。现状我区各地普遍面临畜牧兽医人员极度缺乏,尤其在福建中部地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情况更为严重,由此看来,畜牧兽医的学生毕业后其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在正式的兽医站、养殖场中的技术员一般都是大专以上的文凭,但在第一线工作的具体人员,很多都是中专或无文凭人员,处于第一线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明显偏低。

  从现状来看,现状养殖场的饲养人员、兽医站中的村级防疫人员、动物产品加工厂的第一线工人都是一些没有受过专门培训学的人员,所以在未来的3-5年的时间,随着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看来,这些岗位急需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第一线、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需取得那些证书

  在畜牧兽医行业中,资格证书的种类有很多种,但就从事的岗位来说,比较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种: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等。

  目前为止,畜牧兽医人员的人才招聘除了兽医站人员需要统一的公招聘外,其他的招聘主要还是通过人才市场,而在人才市场上往往有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很多被招聘的人员都是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的临时打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