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如何变成金饭碗?“三明实践”有启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7-15 11:54    浏览:

[返回]

  将乐县常口村,金溪环绕,茂竹修林,风景秀丽。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2%。多年来,常口村围绕山、水、田做文章,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道路。

  过去,常口村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近300亩土地荒废多年。2019年,村集体流转土地,引入农业公司种植赣南脐橙。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荔娟说,常口村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脐橙,山中清晨的雾气、昼夜温差对脐橙糖分转化十分有利。

  800亩的脐橙林,每年给村里带来16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另外,村民还可以作为脐橙种植工人,在家门口打工。

  常口村村支书张林顺说,“2019年,常口村村财政收入12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000元。”

  目前,全县种子种植面积达15.2万亩,产量3.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的10%。

  建宁县建设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是全国第3个、福建首个以水稻种业为主导产业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园区,能随处可见高科技、现代化制种。现代化、产业化种植,带动了1.65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超过1亿元。

  制种户兰永贤,从1995年开始种植种子。谈起从前的艰辛,他感慨道,1999年前,建宁制种业还未规模化,种子销路是个大难题,农户只能自己找销售市场。“亏损严重的时候,自家每亩地收获400斤种子,一斤只能卖三毛五。”

  “如今和制种企业合作,种子精选后,就能被企业全部收购,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算上流转承包的40多亩地,近几年兰永贤靠着50亩地,一年能挣7万元左右。

  清流豆腐皮具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年来,清流县在豆腐皮生产上下功夫,将豆腐皮作为农业特色产业来推动发展。

  “生态美”与“产业优”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生态,本身成为孵化产业的温床,为那些对品质要求高的产业提供了舞台 “我们的茶叶不喷农药,在采摘生长期连草都不能除,真正的原生态茶要与树木杂草共生共荣、和谐生长”。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的五龙山生态茶园,茶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置身五龙山生态茶园,望着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树,俯仰之间,不仅能领略山川...

  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 姜克红 摄 台海网12月21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同志从1996年到2002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人民”二字讲得最多,分量最重。 牢记殷殷嘱托,多年...

  沙溪环绕三明城区而过 周志鸿摄/光明图片 孩子们在江滨公园玩耍 林文斌摄/光明图片 绿柳观舟 林文斌摄/光明图片 沙溪江滨步道成为三明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何松云摄/光明图片 【聚焦城市治理在水一方三明】 冬日,走进福建省三明市,从麒麟山山腰远眺,可见蜿蜒流淌的...

  台海网12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从这里起步,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医改经验成为全国样板,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三明市以其一以贯之践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方样板。 “三明实践”,充分彰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台海网12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走进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金溪河淙淙东流,青山葱葱郁郁。村口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几个字熠熠生辉。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同志来到常口调研。和乡亲们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后来,村民们自发把嘱托写进村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ICP备07001623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