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东田镇:和顺和美和谐村 种桃种李种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7-06 13:29    浏览:

[返回]

  中国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方向。

  和谐乡村,全民共建。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区域实际,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奋发有为,握指成拳,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小溪沥沥淙淙,百鸟声喧村庄,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地流着。

  丰山村,坐落于万天寨北麓丘陵山谷间,是东田溪支流发源地。每当夜幕降临,闽南古厝屋檐下闪烁的红灯笼便如繁星一般,点缀着丰山村的夜晚。在点点灯火中,位于丰山村委会的“党建+”邻里中心是最明亮温暖的那一盏。

  今年来,丰山村把主题教育同“党建+”邻里中心工作统筹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教育促成长、医疗护健康、调解化纠纷,让和美乡村建设持续走深走实,真正惠及民生。

  教育促成长,丰富青少年课后及节假日活动项目,联合致和社工定期开展公益课堂活动,引进文学类、手工类、艺术类等课程,用多元化的教学,促进青少年的全方位的发展。这是丰山村践行“幼有所育”,托起民生幸福的生动写照。

  医疗护健康,发挥医共体龙头作用,通过义诊、定期巡诊、派驻诊疗等医疗服务形式,打通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病有所医”。同时,村部一楼作为“老有所养”主体区域,丰山村卫生所携手东田卫生院定期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通过体检活动,增强老年人预防疾病的意识,进一步深化村民保健观念,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让为民、便民、利民的举措落到实处。

  调解化纠纷,丰山村通过泡茶“话仙”的方式,拉近双方距离,平稳群众情绪,让一泡茶的功夫成为冷却剂,大大提升了纠纷处置的效率,促进心结打开的同时,团结邻里和睦。民安为重,和谐为贵,丰山村充分利用“党建+”邻里中心成立的矛盾纠纷调解室,构建和谐邻里,大力倡导良好村风。

  “为了让丰山村的文化和精神更深入人心,我们设计了丰山村Logo。古时,村民苦恼于山间潜伏的猛兽,听说野兽怕火光,村民外出就拿上火把,一来照明,二来驱赶野兽。后来,火把逐渐改成了灯笼,被融合为游灯巡境的祈福仪式传承成独有的‘丰山灯排’。这是我们设计Logo的灵感来源,也是丰山村的精神图腾!”丰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友景自豪地说道。

  一盏小灯笼,满载幸福圆满,诉说着丰山人对于光明和美好的执着追求;一抹中国红,点燃信念之火,坚定了丰山人对于传统和文化的继往开来。

  春花秋叶,山岚水影。一路行来,只见水珠迸射,阳光烁金,时有桃花成文,间或云影斑斓。

  桃园村,位于东田镇西部,下辖5个自然村,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安市和谐村”“南安市文明村”。

  据桃园村党支部书记王支援介绍,今年来,桃园村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帮群众代办土地报批、新农保缴费等事项,设立基层纠纷调处中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已然把邻里中心打造成为方便村民办事、生活、休闲娱乐的温馨家园,全力建设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

  “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谐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有了产业,乡村才有人气,振兴才有底气。”桃园村深谙产业支撑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积极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种植杨梅、橄榄、柑等农作物,加工橄榄蜜饯、橄榄油等产品。如今伴随产业升级,桃园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个头大、水分足的“东魁杨梅”品种,同时探索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杨梅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凸显品牌效应,赋能全村农户致富增收。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完善是和谐乡村建设的重要锚点。近年来,桃园村通过“村民自筹、村委会争取、上级支持”多方联动,筹资约2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及机耕路项目、生产便道及灌溉设施配置,“建设资金除上级拨款、村级投入外,还有群众自发组织将平日里移风易俗节省下的资金30余万元助力。一条全长1.25公里的大石坑机耕路已经架设路灯实施全程亮化,机耕路中间设有凉亭等多处简易歇脚点,不仅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也成为了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提到这条机耕路为群众带来的便利,王支援款款而谈。

  西坑村,是一个拥有多元化农产品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西坑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西坑村在山谷中种植400多亩的台湾珍珠芭乐,其中,发稼红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南安市首批多社融合示范点,辐射带动农户800余户。同时,还有双华李、龙眼、橄榄等农特产品,多元化产业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2023年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南安市艺明家庭农林场“悠然天下”檀香茶获得金奖。此外,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西坑村因地制宜提出了流转山(林)地约300亩,用于种植“西坑梯田三宝”即玉米、花生、水稻,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就业,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为增强群众幸福指数,西坑村坚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抓好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等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丰山村的灯丰山明、桃园村的和谐温馨、西坑村的多元动能都是东田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的和谐缩影。

  近年来,东田镇持续打造“彭溪菠萝”“盖凤茶叶”“东田油茶”等一村一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挖掘培育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10名带动各村农业产业发展,彭溪村获评“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菠萝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力争全年粮食生产面积2.45万亩以上,产量9800吨以上。持续开展镇容镇貌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整治、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人居环境更加宜居。深入开展“五个美丽”创建。追根溯源开展蓝溪流域治理,推进常态化水质监测,实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有机统一。持续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提档升级中小学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组织保护修缮桃园村清溪怀珠楼,建设为家风家训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文化浸润心灵。大兴闽南语传习中心、东田南音协会获评泉州市首批“乡村记忆”传习所,让乡音乡魂深入人心。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培育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下阶段,东田镇将积极探索寻求突破,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盘活资产资源、入股经营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造血能力;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各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邻里关系的和谐,人居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乡村让群众的生活有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这将是东田镇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