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开发上规模 突出特色强产业——关于宜昌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示:关于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09-12-22) (2009 年 12 月 22 日) 三明市人民政府 阎伟强 主任、 各位副主任、 秘书长、 各位委员: 现在, 向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报告我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情况, 请予审议。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 我市围绕市委“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 的部署, 按照“突出产业化、 扩大规模化、 提升科技化、 健全组织化、 带动外向化” 的要求, 积极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一)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 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 比如, 林竹、 烟叶产值位居...
关于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09-12-22) (2009 年 12 月 22 日) 三明市人民政府 阎伟强 主任、 各位副主任、 秘书长、 各位委员: 现在, 向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报告我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情况, 请予审议。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 我市围绕市委“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 的部署, 按照“突出产业化、 扩大规模化、 提升科技化、 健全组织化、 带动外向化” 的要求, 积极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一) 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 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 比如, 林竹、 烟叶产值位居全省第一, 粮食产值位居全省第二, 果蔬产值位居全省第三, 但有些产业仍然存在特色还不明显、 规模还不大, 其发展潜力较大。 按照“加强农业、做特农业” 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原有巩固发展优势产业、 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清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制定了《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提出了加快发展粮食、 林竹、 烟草、 果蔬、 茶、 油茶、 食用菌、 畜牧水产、 苗木花卉、 生物农业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力争到 2012 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300 亿元以上, 形成林竹、 畜禽水产 2 个超百亿产业, 果蔬、 生物农业 2 个超 50 亿产业, 烟草、 粮食、 茶叶、 食用菌 4 个超 20 亿产业, 油茶、 苗木花卉 2 个超 10 亿元产业, 即粮食产业, 播种面积稳定在 340 万亩, 产量 121 万吨, 建成海峡两岸商品粮主产区; 林竹产业, 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 600 万亩, 丰产竹林 160 万亩, 规模以上林竹产业企业 480 家, 建成海西重要的林竹产业基地; 烟草产业, 发展 10 万担产烟县 7 个, 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 40 万亩, 产量控制在 120 万担, 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先行区和全国主要的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果蔬产业, 果树面积稳定在 115 万亩, 水果产量 85 万吨; 蔬菜面积 150 万亩, 产量 220万吨, 建成海西最大的优质早熟梨基地和主要的柑桔生产、 加工基地; 茶产业, 面积扩大到28.5 万亩, 产量 2.9 万吨, 建成海西典型的多茶类生产综合区; 油茶产业, 面积发展到 87万亩, 茶油加工能力 1.75 万吨, 建成海西最大油茶产业基地;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产量 20万吨, 建成全国食用菌优良菌种研发中心、 海西特色食(药) 用菌绿色产品主产区; 畜牧水产业, 畜禽产品产量 26 万吨, 水产品产量 8 万吨, 建成海西重要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 苗木花卉产业, 面积达 7 万亩, 建成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珍贵树种绿化苗木基地; 生物农业产业, 种植药材 30 万亩, 发展专用能源植物面积 37 万亩, 初步建成海西生物农业产业基地。 (二) 注重产品基地建设。 以建设产品基地为抓手, 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 逐步打造连点成线、 扩线成带的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区。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从政策、 资金、 技术上扶持“一村一品”, 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的产业基地。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永安小陶莴苣、 三元区炉洋村脐橙、 沙县西霞村蔬菜和泰宁县焦溪村锥栗、 大田县大中村大薯等 225 个“一村一品” 特色村。 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各地的区位优势、 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聚集, 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1) 在粮食产业上, 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加大超级稻、 再生稻推广示范力度, 建立超级稻示范片149 个、 22.07 万亩, 再生稻示范片 10 个、 15000 亩, 带动推广超级稻 101.4 万亩、 再生稻21.57 万亩。 全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 344.42 万亩, 预计粮食总产 129 万吨, 位居全省第二 。 (2) 在林业产业上,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156 个, 经营面积 59.39 万亩; 全年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