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农业农村信息网三明市探索创新农村相对贫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5-31 22:29    浏览:

[返回]

  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姐姐还未成年,奶奶户口落在外县,让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三明市宁化县带动1258户贫困户种植河龙贡米8106亩,户均增收1.45万元

  今年7月,这一机制在全市推广,目前像黄子凌这样受益的困难群众有943户、2640人。

  泰宁县朱口镇寨色村村民冯作秦,妻子智力二级残疾,孩子在读初中,生活困难。

  得知帮扶政策后,冯作秦向村委会递交了书面申请。经过村委会、乡镇(街道)、县级扶贫办审核并公告后,冯作秦被确认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

  2016年以来,三明市1983名贫困户通过沙县小吃、客家小吃创业实现脱贫

  去年,将乐县白莲镇大里村相对贫困户温文亮,获得产业发展资金补助3000元,通过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实现增收4000元。同时,扶贫干部帮助介绍温文亮就近到水泥厂、碾米厂打零工,年增加收入2万元。目前,温文亮一家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人均年收入达7500元。

  温文亮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三明市对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农家乐”、林下经济等项目的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提供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对有就业意愿的相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至少推送2次以上适合就业的岗位信息,并通过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常态化组织公益性岗位开发,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相对贫困劳动力实现全面就业。

  在三明,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困难家庭,可以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按每年不高于1600元学杂费、3000元国家助学金予以资助。

  “有了这笔医疗补助金,家里负担轻多了。”去年,将乐县光明镇光明村余秀英通过医疗补助,拿到了10723元医疗补助金,有效缓解了医疗负担重问题。

  在医疗帮扶上,三明市针对相对贫困人口患病住院群众,实施第三次精准补助后再对自费医疗费用按50%给予补助政策,最高补助不超3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三明市采用结对帮扶、综合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助推形成帮扶合力。

  三明市开展结对帮扶,建立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模式,每户相对贫困户派1名干部结对帮扶。

  在综合保障上,对无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开展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精准帮扶需要资金保障。三明市加大统筹力度,实行专项管理,将中央财政、省财政下达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资金,拿出50%用于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精准帮扶。2020年,全市已安排相对贫困家庭帮扶资金21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使用专项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带动发展产业588户、落实医疗救助274人次、进行教育资助248人次、兑现住房安全保障政策12户。